CCMT19_博士生培养论坛_总结

在CCMT2019的会议上,我们邀请了五位来自不同高效的优秀博士生,同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就机器翻译博士生培养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展开了一场公开热烈的讨论。

首先,主持人冯洋老师询问了台上的博士生当初选择读博士的原因,就这个问题刘禹同学表示,他在经过了对于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领域的知识学习之后,对该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继续在该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索,所以选择了继续深造。张嘉成同学则表示说,通过对他自己性格的分析,觉得自己很适合进行科研,很有兴趣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所以选择读博。赵阳同学表示选择读博一方面是出于对于科研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找工作的考虑。拥有一个博士学位可以让自身拥有更高的起点,有助于今后的发展。裘白莲同学则表示自己本身已经有过工作经历,而后来之所以选择读博,一方面是想要寻找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对于劳动者日益提高的要求,驱使她选择读博继续深造。谷舒豪同学则表示,自己选择读博的原因分为两方面。首先从内因考虑,自己对于机器翻译领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从外因考虑,自己以后希望从事偏研究的工作,而无论是进入工业界还是进入学术界,博士学位都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导师对一个博士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遇到了一位科研实力过硬且认真负责的导师也是他选择读研的原因之一。

接着,冯洋老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刘禹同学回答说,一个合格的博士生首先应该在人品上要过关,除此之外在经过博士期间的训练之后应该要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张嘉成同学则表示合格的博士生应该对于本领域建立起来完善的理论框架,并对于领域内的关键问题也应该有自己的认识。裘白莲同学则回答说,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应该能够紧跟该学科的发展潮流,对于该领域内的前沿问题都要有自己的见解。谷舒豪同学则回答说,一个合格的博士生要具有宽广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建立起完善的专业知识框架,对于科研问题有良好的直觉,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能够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并更好的推广自己的成果。

接着,冯洋老师又询问了台上同学心目中的优秀博士生的标准。赵阳同学回答说,优秀的博士生首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够通常顺利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增进与别人的合作。谷舒豪同学回答说,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博士生也要带领实验室低年级学生完成一些工程项目,因此一名优秀的博士生也应具备优秀的带队能力。冯洋老师就这个问题还询问了来自新疆大学的吐尔根老师,吐尔根老师具有丰富的培养经验,他首先指出做人是最重要的,一个优秀的博士生首先应该具备优秀的品格。其次优秀的博士生肯定要具备深厚的知识积累,对于本领域的问题有自身的了解。最后,优秀的博士生也应该有优秀的带队能力,能够在做好自身科研的同时,带好低年级的同学,减轻导师的压力。接着来自澳门大学的黄辉老师则分享说,他同意之前同学跟老师的看法,另外他认为优秀的博士生成长主要还是靠自己,而作为导师他愿意在自己能做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给自己的博士生最大的帮助。接着,来自工业界的吴永波先生则从公司招收博士毕业生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优秀的博士生首先要能够追踪行业内的研究热点,要能把握住当前的研究潮流,及时实现当前最新的研究算法。同时,结合公司工程研究特点,他同样也表示优秀的博士生能够带领一支研究队伍,对于公司的业务问题进行有效的攻坚。

紧接着,冯洋老师对台上的同学提出了下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博士生?谷舒豪同学首先分享到,他实验室之前毕业的师兄,在读博开始阶段研究过程并不顺利,但是那位师兄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不断的积累,厚积薄发,最终在博士毕业阶段开始不断的有产出,并拿下了国内第一个ACL最佳长文奖。结合他的事迹,谷舒豪同学总结道一个优秀的博士生首先要具备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的精神。赵阳同学接着回答说,优秀的博士生要不断的去积累,并及时的从自己的研究经历中去反思总结,不断提高。同时,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他还回答说,优秀的博士生要有严谨的工作精神,对于自己的工作要做到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才能变得更加优秀。

冯洋老师接着提出了下一个问题,在博士生的培养的过程中,导师的作用是什么,她指出目前一些同学对于导师的依赖性比较大,期望导师能够给自己安排课题去做,就这一现象她希望征求一下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看法。刘禹同学结合自身的经验首先回答说在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因为对当前领域的认知较少,自己可以去做导师安排的研究课题,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博士生应当自己具备去主动发现研究课题的能力。裘白莲同学接着结合自己工作时的经验分析说,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导师应该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导师可以去全面细致的安排各项研究内容,并细致的去指导学生的各项研究工作。但是对于硕士生以及博士生,则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课题,而导师需要做的就是针对学生想做的研究结合导师自身的研究经验,及时指出其中不合理的研究设想,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接着来自南京大学的黄书剑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导师可能会去全面的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快速的熟悉该研究领域。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更多的时候是去平等的跟学生就目前的研究问题去讨论,从这个过程中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最后冯洋老师总结说到,导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对于刚入门的学生导师可以去详细的进行指导,而对于具备一定水平的学生,导师则只会进行适量的指导,需要学生自己去想研究课题,并去进行尝试,最后对于一些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则较少的去干预学生的想法,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冯洋老师接着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博士生做科研是应该精工出细活还是快速量产比较好?关于这个问题,张嘉成同学结合自身的经历分析说道,在开始研究的初期,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较为简单的研究课题,快速的出一篇论文成果。这么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快速的熟悉科研流程,对于一个课题的任务量能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估计,同时有成果保底也可以减小博士生培养期间的压力,建立起自己深自信心。同时他也指出,类似的“短平快”的成果一篇足矣,做太多浅显的工作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博士生的长期成长。博士生接下来的研究课题应该更加的深入,一定要去追求论文的质量,这比单一的去追求论文的数量更加的重要。

最后,经过台上嘉宾和台下观众的深入探讨,研讨会圆满结束。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